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见一个就自来熟的那种,现在的我们更喜欢独处在一个小房间里面,不被他人打扰,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1

一:变得不想说话,是因为看透了,活明白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祸从口出”,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把你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话越多,风险越大。

而这些话少的人,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在脑子里舌头尖过了无数遍才会出口,自然也降低了很多“祸从口出”的风险。

如果这样的一份谨慎,就算事业的开端不一定会那么容易被赏识,但最起码可以守得住自己的位置,不会轻易犯错被踢下去。

站得高是本事,站得稳同样也是一项技能。

二:变得喜欢独来独往,是因为内心成熟了,强大了

除了不喜欢说话以外,还有些人渐渐不喜欢跟人交往,他们渐渐告别了无用社交,开始专注于自身。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跟自己单独相处,也会觉得特别放松,特别自在。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

现代人总是节奏很快,压力很大,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只想好好珍惜休闲的时间,哪都不想去。

如果出去聚会,会很麻烦,如果有人来家里做客,会更麻烦。

除了浪费时间,费心费力以外,有时候跟人交往未必能有好的结果,比如你真心待人,结果却换来了辜负和背叛。

比如你百分百信任一个人,对其无话不谈,结果却发现,他转身就把你的秘密告诉了别人,原来在他眼里,你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这样不对等的感情,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和消耗。

正是因为曾经吃过亏,受过伤害,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越来越不信任他人,也不敢轻易的'交朋友。所以他们喜欢独来独往,跟自己相处,不仅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还可以专注于自身,好好地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话少的人,往往活得很清醒,喜欢独处的人,往往内心很强大。

如果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不想说话,变得独来独往,不喜欢跟别人来往,那么不要小看他。他已经变得成熟了,彻底活明白了。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2

1、看透了人情冷暖,明白多说无益

沉默这个词,听上去有些憋屈,似乎只有经历了打击,才会让一个人变得沉默寡言。

的确,有些人的沉默,是出于无奈和妥协,但对有些人来说,沉默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忙碌的生活,除了家人、爱人和朋友,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自己,真心希望自己过得好。

你说你很苦,会有人告诉你,Ta 比你更苦,你这算不了什么;

你宣泄委屈,会有人不屑地说:“多大点事,至于吗?”;

你分享成就,会有人觉得你在炫耀,极力打压你......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如保持沉默,安静过好自己的生活。

被称为“人间清醒”的杨幂就深谙这一点。

在综艺节目《亲爱的请放松》中,张大大问她:“为什么生病的时候从不向他人寻求关心?”

她回答道: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 第2张

“你真的觉得别人会关心你吗?你跟别人讲这个事的时候,会有多少人感同身受?”

就算说了,也只会得到象征性的一句“亲爱的,你没事吧”,顺便感慨一下她工作真辛苦。

而生活的苦和累,只有自己能体会,也只能靠自己来承担。

泉道君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一旦看透了就会变得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场作戏的兴趣。”

与其浪费时间向别人倾诉,得到几句敷衍的回应,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就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克里斯,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没有逢人就诉说不幸,而是咬咬牙挺过难关,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把嘴巴闭上,把精力留给自己,让内心修炼得更强大,才是过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

2、不擅长社交,干脆放过自己

对一个“社恐”来说,不适应的社交场合简直就是噩梦,就算不说话不动弹,也觉得浑身不自在。

尤其是不得不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更会产生抵触甚至排斥情绪,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社交焦虑”。

这样的人,往往也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只有好的社交表现,才会让他们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可是越在意的事情,通常越容易出错,就像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越害怕的事,越有可能发生。

当一个人害怕在社交场合中表现不好,就会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任何一点小小的差错,都让他们觉得尴尬和难堪。

他们放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表现,还有别人的反应。

别人一个异样的眼神,他们就觉得是在向自己表达不满;一句不咸不淡的话语,也能在他们心里上演一场大戏。

谁都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社交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压力。

当这种压力大到让人疲于应对,有些人就会选择“摆烂”,放弃不必要的社交。

对于不擅长的事,不必勉强自己,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退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当然,退缩不代表原地踏步,也不代表他们会封闭自己。

在不适应的场合,他们会选择沉默,不主动和别人交际,但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也许是个“话痨”,在熟悉的人面前侃侃而谈。

他们的理想生活,就是活得轻松一些,和相处舒服的在一起,不必为了刻意迎合别人,而累了自己。

3、内心有过创伤,不愿敞开心扉

前段时间,泉道君给读者推荐了一部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相信有不少人都看过或听过。

电影的主人公欧维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悲剧。

7 岁时母亲因肺痨过世,16 岁父亲意外身亡,后来住的房子也着火了,他变得一无所有。

直到遇见挚爱索尼娅,他灰暗的人生里才开始有了光,他和索尼娅结了婚,还有了孩子。

就在他以为幸运终于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悲剧再次发生,一场车祸夺去了索尼娅的双腿和他们的孩子。

到这里,他的人生已经足够悲惨了,可谁曾想到,命运的捉弄还没有停止。

妻子因患癌离世,没走出丧妻之痛的欧维,又被公司提前安排了退休。

一次次对生活重拾希望,又一次次被打击;一次次与周围人建立感情,又一次次被切断。

他开始放弃对生活的期待,变成一个看似不近人情、性情乖张的人。

在外人面前,他越来越沉默,不对任何人说起自己的经历,也不爱跟邻居来往,他唯一的倾诉对象,就是索尼娅的墓碑。

他知道,有些事情,只能靠自己消化,既没人可以说,说了也没人会懂。

只有把自己封闭起来,才不用面对新的伤害。

泉道君想说,当一个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很可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让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也许是至亲的离开,也许是恋人的背叛,也许是事业上的失败,巨大的打击让人无法承受,才会用沉默保护自己,隔绝和外界的联系。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无助和煎熬,只有足够真诚和有耐心的人,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3

第一:感觉处理敏感度较高

所谓的“感觉处理敏感度”,是指一个人在接收到外界刺激时,大脑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高敏感者对微妙的刺激更敏感,并且有更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通常来讲,感觉处理敏感度,包括环境敏感、社交敏感、情绪敏感和生理敏感等,这种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既有利也有弊。

因此,对于感觉处理敏感度较高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察觉环境中的细节;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侵犯”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在嘈杂的环境中,会感觉到身体不适,甚至真实地出现某些生理反应。

同样,这些人也会被周围的灯光,气味,声音等信息所影响。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感觉处理敏感度高的人来说,会让他们感觉到情绪上的不安或者是烦躁等等。

感觉处理敏感度并不是个人可以随便控制的事情,它很难打开或关闭,这几乎是某些人身上的“特质”。

第二:智商比较高

情商高的人,往往能够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表现得游刃有余。

而智商高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非常沉默,甚至想要逃避。

智商高的人,对待学术问题会更加专注,反而不太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社交上面。

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会看到类似的人物,他们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对于科学却有着无比的热忱,而且智商都普遍比较高。

实际上,智商高的人并不是不喜欢社交,而是不喜欢没有意义的社交,当进行某些学术讨论时,他们可能是很积极发言的一类人。

所以对于智商较高的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沟通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闲聊。

而和这样的人一起聊天,大多数人会觉得无聊且乏味。

第三:心理疾病

在不喜欢社交的人当中,还有一部分人是有心理疾病的,俗称抑郁症。

他们在这些场合中会感觉到疲惫,悲伤或者是愤怒等等,而且这些场合也会影响他们自己的生活。

在这样的场合中,患有抑郁症的人,几乎没办法享受其中的乐趣,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深深的恐惧感。

社交焦虑症会让我们在任何的社交场合中,都感觉到不适应,在与陌生人相处时,也常常会表现出害羞,恐惧或者是尴尬等情绪。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和别人交流 第3张

类似的还有回避型人格障碍,也同样会有类似的问题,因为这种性格的人,本身会带着自卑和自闭的'症状。

因此,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几乎在任何的社交场合中,都会表现出不适应。

第四: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发育障碍,比较常见的症状有人际交往困难,语言交流困难,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运动笨拙。

这一类人群并不太容易区分,因为当我们和他们相处时,他们仅仅是表现出类似于内向的特征。

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本身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而且根据调查显示,这种综合征的患病概率大概为0.07%,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中就会有7名是患者

所以,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常见病。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在与某个人交流时存在障碍,或者是对方总是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那么我们要学会区分,对方可能并不是故意这么做,他可能就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病人。

第五:自尊心低

还有一类人不喜欢社交环境,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他们觉得自己不配参与。

这是一种很强烈的自卑感导致的结果,因为自尊心较低,所以在参与类似的社交活动时,他们可能表现出拒绝或者是不舒服。

这主要是来源于他们的低自尊,而不是外界的环境问题。

这种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可能是因为别人的一句好评而开心一整天,也同样会因为别人的一句差评而难过很多天。

这种低自尊的现象,让他们可能很难在社会中被重用,更很难与别人交朋友并建立关系。

第六:缺乏社交技巧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喜欢社交,也并不是因为存在疾病,而是因为本身就没有任何的社交经验,更缺乏社交技巧。

当我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我们会发现很难和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而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时,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就把别人给得罪了。

我们或许会尝试解决这种尴尬局面,但是却常常越做越糟,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缺乏社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