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慎用心理惩罚

在日常的学校及家庭教育中,对于一些学习不用功、爱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或者家长往往会对孩子进行心理惩罚,而不是采用过去惯用的体罚学生,因为多年的实践证明,体罚学生往往会事倍功半,不能取得真正的明显效果,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恐惧心理、厌学心理、孤独心理等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也因此体罚被视为教育的“大忌”。对于儿童心理问题使用心理惩罚而不是使用生理惩罚,也就是不给予孩子认可的方法,这种惩罚的方式逐渐的会博得孩子的理解,而不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故意和老师、家长对着干。也正因为如此,心理惩罚在发展心理学上被作为一个很好的建议提供给广大的教师及家长们。但是,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心理惩罚往往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儿童心理问题慎用心理惩罚

心理惩罚对孩子的影响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心理惩罚可能会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不少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什么“笨蛋”、“废物”、“无药可救”,原本是想“刺激”孩子发奋读书,但是,这种侮辱性的言语,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心理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导致孩子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与家长、父母背道而驰;另外一个方面,心理惩罚可能会导致孩子变态心理的形成。常言道:“人怕揭底、树怕剥皮”,如果作为家长、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面对着诸多的学生及家庭其他成员,将孩子的不好表现、心底的弱处都抖搂出来,往往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永难消退的伤痕,会导致孩子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对家人老师丧失了信心,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的变态,变得冷酷、残忍、厌世。因此,不论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孩子的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心理惩罚”时都要慎重:

一是“心理惩罚”要谨慎。作为家长及老师,要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清楚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或者不刻苦学习的真正原因,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情绪化的、精神抑郁的孩子切不可使用心理惩罚,使用冷淡处理的方法往往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作为家长、老师要耐心细致的说服,正面反面的对比,让孩子逐渐的自我醒悟,改正自身的缺点、毛病。

二是“心理惩罚”要适度。老师、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冷淡处理是保持一个适合的尺度,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老师、家长冷淡的原因,让孩子知道老师、家长的期望,要力争让孩子理解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如果发现这种冷淡处理的方式对孩子根本毫无作用时,就要即使的停止,长期对孩子的不理不睬,往往会严重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心理惩罚”要互动。对孩子进行心理惩罚的过程中,学校要强化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当学校教育“冷”的时候,家庭教育要“热”,切不可“雪上加霜”,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支持、引导,以帮助学校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